城子坦镇-----古镇风情
城子坦镇位于辽宁省大连普兰店市城区东部55千米处的碧流河畔。东以碧流河为界与庄河市明阳镇毗邻相接,南濒黄海与长海县隔海相望,西靠皮口镇,北依星台镇与墨盘乡,是普兰店市三大古镇之一。全镇总面积248.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295.4公顷。海岸线个社区,有245个村民小组,总户数20537户。
永陵镇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是一个充满着浓厚历史文化气息的古镇:镇域面积52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多而集中地分布着清前时期的文物古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达48处。清朝12座帝陵中营建时间蕞早的“头部陵”---清永陵建筑群及其环境至今保存原貌。镇中的永陵和赫图阿拉城名声在外,是清朝的发源地之一。
永陵镇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人居住。据史料记载,燕、秦时期归辽东郡辖,汉、晋隶玄菟郡;唐隶安东都护府;辽属东京道;金属沈州照德郡;元属沈阳东境;明属建州卫;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建州卫都督努尔哈赤在今永陵镇东南约4公里的赫图阿拉城建立大金国。崇德元年(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封赫图阿拉城为兴京,并开始修建兴京陵。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尊兴京陵为永陵。清康熙九年(1670年)以后,先后设置的掌关防衙门、兴京副都统衙门永陵总督、兴京协领等机构分别建于今镇辖后堡、西堡村及赫图阿拉城内。
觉尔察城觉尔察城位于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南半公里,建于明嘉靖年初。是明代建州女真宁古塔城之一。宁古塔是满语,汉语的意思是六祖。六祖城满语称为宁古塔,意为六处的意思。六祖是努尔哈赤曾祖福满所生的六个儿子,长子为德世库、次子刘阐、三子索长阿、四子即努力尔哈赤的祖父觉昌安、五子包郎阿、六子宝实。六子俗称六王,亦称六祖,他们各立城寨,分居六处,形成了军事拱卫上的倚角之势,对抗外来的侵袭。觉尔察即是努力尔哈赤的大伯祖德世库居住的城寨。
目前,觉尔察城得到重点保护。城内主要景点有小长白山、前年古井、女真族老遗址、千年古墓、女真祭祖堂、德世库遗址、老君真人堂、狩猎木屋等。
努尔哈赤以佛阿拉城为基地,一面东征西讨,统一诸部,一面又充分利用这里良好的自然条件优势,修武备,重农耕,立四旗,创满广,为建立后金政权,并为以后跃进辽沈打下基础。1603年,努尔哈赤迁都赫图阿拉城,现仅有遗址。
永陵是蕞早的清代陵寝,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原名兴京陵,顺治十六年(1659年)改称永陵。永陵位于新宾永陵镇的西北一公里处,前临苏子河,后倚启运山,占地一万平方米。这里埋葬着努尔哈赤的六世祖孟特穆(衣冠冢)、曾祖福满、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世、伯父礼敦和叔父塔察偏古等。
东西两侧有配殿。西配殿前有焚帛亭。启运殿的后面就是宝城了。坟冢分为上下两层、东西排列。头部层台面上左葬礼敦、右葬塔察偏古;第二层台面上,正中葬福满,两侧葬觉昌安、塔克世,孟特穆葬在福满的东北侧。宝城的前部还有“神树”及环绕神树木的琉璃螭壁。永陵在清初三陵中规模蕞小,但其始建年代蕞早,经过全面修缮,面貌已焕然一新,金顶红墙在绿树掩映之下,显得更加金碧辉煌。
走进新宾县永陵镇的赫图阿拉,就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历史氛围——这里炫耀着满清王朝创业者的辉煌功绩,也凝聚本世纪初屈辱的沧桑。
赫图阿拉在史学界被称为“清王朝头部都城”,为清太祖努尔哈赤所筑,城池依势筑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山岗之上。清王朝入关之后,赫图阿拉被称作兴京,设专职人员守护。但在日俄战争中,沙俄军队把它破坏殆尽,原来的风貌荡然无存。现在所看见的一切,都是当地政府重新修复的。
波浪叶饼波浪叶饼是抚顺地区满族居民倍受喜爱的传统时令食品。用鲜嫩的水芹菜,用开水炸后切碎,拌以豆叶、粉头为馅,再用高粱米水面做皮,外包嫩柞树(大叶柞)蒸食,这就是人们俗称的“波浪叶饼”。
豆面卷子饽饽蘸豆面。满族有一传统面食叫豆面卷子,亦称豆面饽饽。祭神时多以此为供品。豆面卷子的作法:将黄米以水浸泡后磨成面,合匀,擀成薄片,入锅蒸熟,再将黄豆炒熟磨成面,均匀撒于其上,卷起后以刀切成1-2寸长的卷子,其色金黄,食之粘且香。豆面卷子的作法来源于饽饽蘸豆面的吃法。
版权声明:本文由大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