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将打造绿色铸造产业园区
大连金州经济开发区赴日本实地考察铸造产业 提起铸造、锻造,人们马上就会想起充满污染、耗能、粉尘、噪声的生产 情景。然而不久前,来自国家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的专家工作组,却在金州经济 开发区为人们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偌大的铸造工业园区内,工厂干净整齐, 草坪如毯如缎,繁花绽露笑脸,绿水潺潺流淌,与远处的青山、邻近的大海遥 相呼应,繁忙的生产与如画的环境和谐相处,宛如一曲充满诗意的田园交响 … 这不是科幻小说里描写的情景,而是大连渤海之滨即将出现的现实。在金 州七顶山区域,一个规划面积 3.3 平方公里的绿色铸造产业园基本建设正在推 进,目前洽谈投资的国内外投资者已相继闻讯而来。中国头部个真正绿色的铸 造产业园区,即将在这里崛起。 作为大连金州新区十大功能园区之一的大连金州经济开发区,为什么将 贴着污染、落后标签的铸造行业作为产业发展方向?铸造行业难道还能不污染 环境?绿色铸造是不是一种概念炒作?大连发展铸造锻造,是否真的有必要性? 带着一系列的问号,记者走进金州经济开发区,实地进行探访。 为铸造摘掉污染落后的帽子,实现大连工业绿色之梦 铸造业是汽车、石化、钢铁、电力、造船、纺织、装备制造等支柱产业的 基础,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而不 可回避的是,在为人们奠定了现代工业基础的同时,它也给人们带来了可怕的 高污染与高能耗。 据权威数据反映,我国铸造业年能耗占机械工业总耗能的 25%至 30%,排放 污染物总量约为:粉尘 1000 万吨,废气 200 亿立方米至 400 亿立方米,废砂 2000 万吨,废渣 600 万吨,单位产量能耗及污染物排放均大大超过发达国家水 平,三废排放量更是发达国家的 10 倍左右。
对于大连来说,虽然是一座美丽的海滨城市,有着浪漫之都的美誉,但 追寻大连工业的源头,却是造船、钢铁、机床等装备制造业。据统计,目前, 大连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已达 1000 多家,其中产值超亿元的有 146 家,超 10 亿元的有 9 家。2008 年销售收入为 1449 亿元,产值与利税分别占规模以上工 业 43%和 73%;2009 年,大连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2420.7 亿 元,利润 135.9 亿元;2010 年,装备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 32.6%,对全市 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 52.6%,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 12.4 个百分点。 于是,一个似乎不可回避的难题摆在大连人的面前--大连的长远发展需要 大连永远保持青山绿水,节能、环保、技术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应该是大连的产 业发展方向;但在经济发展实际中,大连又离不开作为装备制造基石的铸造产 业的强有力支撑。 产业发展的现实已经折射出这种难言的尴尬:大连乃至东北三省一直是我 国的重装工业基地,仅大连的大机床、中国一重、大连船舶重工、大连起 重·重工等龙头企业,已苦于在大连无法采购到适合的铸件,导致企业采购成 本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连装备制造业企业制造能力、技术水平及产品 竞争力。而就金州新区来说,装备制造业、汽车及其零部件产业已成为金州新 区乃至大连市的支柱产业,但新区以铸锻为主的基础零部件产业非常薄弱,打 造新区先进制造业千亿级产业集群,完善以汽车、机床、船舶为龙头的产业链, 形成沿精密部件、模具向下游延伸的完整产业配套体系的要求已极为迫切。 该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青山绿水这一对看似不可调和的矛盾呢?一个革 命性的产业发展思路在金州新区人的心头酝酿、发芽,并茁壮成长起来,那就 是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经验,让现代科技与传统产业相结合,为铸造行业摘掉高 污染、高能耗的帽子,打造一个科学规划设计、产业布局合理、蕞大程度减少 对环境影响的绿色铸造产业园。 所谓绿色铸造,就是以循环经济 3R 即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 再循环(Recycle)为行业准则,使铸锻造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 到报废处理的整个周期中,实现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蕞小,资源效率蕞高。既要 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绿色铸造,就这样让浪漫之都与装备制造重 镇在大连这块土地和谐共生,并迸发出新的迷人的光彩。
中工招商网(中国工业地产招商门户网站) 转载请注明! ]]
©2022Baidu由百度智能云提供计算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由大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