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浪潮奔涌大连工业昂起高质量发展“龙头”
生产线高速运转,漫游式机器人自如穿行在车间内,快速将物料搬运到指定位置;5G+AI视觉检测技术,通过数据建模和深度学习,替代人工质检……走进大连亚明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连亚明”)生产现场,科技感满满的生产设备,令人目不暇接。这是智能化浪潮正在我市制造业界奔涌的缩影之一,大连正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挺起实体经济发展脊梁,不断推动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2021年底搬迁至新厂区,不仅新增了20个数字生产单元,而且实现了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化改造,通过智能制造赋能,让企业生产效率、生产能力、企业价值均有了新的跃升。”大连亚明副总经理肖庆阳介绍道,企业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主要得益于在智能化方向上不断精进。
智能制造重在发挥智能科技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化学反应”,工业互联网作为新型基础设施的重要内容,通过实现人、机、物的全面互联,打通从研发到市场的全价值链。大连亚明通过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平台,部署5G物联网与云计算平台,拓宽工业视觉与大数据服务场景,建立智能化生产管控系统与可视化平台,实现全流程的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与产业化,从人、机、料、法、环等5个维度实现了互联互通。
在5G、AI等技术加持下,视觉检测技术赋予了设备“眼睛”“大脑”的意义,实时感知目标、获取图像。大连亚明在部分工位安装高清工业相机,将采集到的高清图片上传至云端,通过云端的数据建模和深度学习进行大数据分析,将人工质检工作转为AI的工业视觉,识别出不良品并实时反馈给现场端,大大提升可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有效控制。“智慧赋能实现企业提质增效降成本,生产效率提高40%以上,产品不良率降低30%以上。”肖庆阳表示。
以智能制造赋能高质量发展,智能制造作为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正成为大连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重要依托。我市编制印发《中国制造2025大连行动计划》和《大连市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专项资金支持政策,引导全市制造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结合全市正在实施的“推动‘老字号’产业数字化蝶变、‘原字号’产业全链条延伸、‘新字号’产业梯次化培育”工作,全力推进相关制造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
在大连冰山集团的5G联创实验室内,技术专家用“工业互联网平台+5G”,足不出户可管控千里之外的工业空调设备。一线技师戴上可视眼镜,将现场看到的画面通过5G无延时传送到指挥间,技术专家远程进行判断,标记下故障疑点,指挥现场技师检查设备问题。
我市加快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数字赋能,大力实施以智能化、高端化、服务化为方向的新一轮技术改造工程,全面推广“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建设一批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促进制造业向智能、绿色、高端、服务方向转型升级,为企业赋能增效。截至目前,我市共有5个项目获批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
数字时代,智能制造为大连企业插上了新翅膀。中远川崎实施智能化改造,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17.5%,在钢材利用率、全员劳动生产率、造船生产率、单位土地产能等方面处于行业前列;大冷股份实施冷压缩机产线智能化改造,实现制冷压缩机关键零部件柔性生产和智能制造,缩短设计周期和交货期,生产效率提高35%;大连坚山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实现了西装产品的高效柔性生产,生产效率提高20%,运营成本降低15%,生产周期缩短70%……我市一批智能制造项目取得了突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大连亚明的生产车间里人机协同的场面,在过去难以想象,未来还有更多可能性和发展空间。“截至目前,企业到手的合同订单金额已超过10亿元,产品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扩大产能的同时,我们在智能化装备、智能化运营方面继续发力,正向‘无人化工厂’‘黑灯工厂’迈进。”肖庆阳说道。
根据工信部数据,全国目前有16万余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评估。根据我市企业通过“智能制造评估评价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智能制造能量成熟度自评估结果显示,大连市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总体水平达60分(全国平均水平为53.9分),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达到74%和40%(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为68.9%和49.2%)。
智能制造无法一蹴而就。在推进工业企业智能制造转型升级工作中,大连市工信局引导企业选择智能制造技术与智能装备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不能过分追求智能制造技术与装备的先进性。如今,我市企业积极抢占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围绕流程制造、离散制造、大批量生产、个性化定制等智能制造的不同领域,在船舶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轴承、电子信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行业领域布局改造一批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
深入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推动大连工业振兴发展,我市工信系统以抓智能化改造项目建设为切入点,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5G通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此外,继续发挥国家及省市智能制造专项引导扶持作用,提升工业企业智能化水平;通过三方联动等机制,促进金融机构与有资金压力的企业有效对接,推动优质智能制造项目尽快建成投产。
版权声明:本文由大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