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为了冲击985“生吞”华西医科大
在民国时期,国立四川大学是当时国内13所国立大学之一,但对比交大、北大、武大等名校,知名度和综合实力都比较有限。即使在建国后,四川大学也是所有重点大学中关注度不高的学校。真正让四川大学实力大涨的因素是并入了原成都科技大学,这一合并也开创了中国高等学校强强合并的先河。
成都科技大学的前身是建国后成立的“八大工学院”之一的成都工学院,1978年后长期归属中科院领导,是一所理工科实力非常强势的大学。“八大工学院”是1952年院系大调整后在七大行政区设置的8所顶尖高校(东北地区设有两所),是老牌工科院校的典型代表,如今也都发展成为985大学。
从综合实力上看,四川大学与成都科技大学独立办学的线大学问题不大,并不能确保上升到985层次;但两所大学合并后绝对有985的实力,那么又为什么要说川大为了冲击985而吞并华西医科大学呢?
四川大学与成都科技大学合并的时间是1994年,当时国内还没有985的概念,当时的合并纯粹是为了做大做强本省高校(成都工学院也是“八大工学院”中实力较弱的一个),并没有其余的想法。
1998年,当国家提出“985工程”建设后,各省、市的大学为了进入这个行列开始了疯狂的高校扩张“军备竞赛”,合并风潮一浪高过一浪。
浙江大学把拆分出去的院系又收了回来,组建成更强大的浙江大学;华中理工(华中工学院)与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合并组建了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并入了南京铁道医学院与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中南工业大学与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学院)、长沙铁道学院合并组建中南大学。当时的观念是规模更大、综合实力更强,获批“985”的概率也就越高。
虽说以四川大学当时的实力完全可以直接冲击“985”,但“军备竞赛”的感染力太强了,一些实力更强的大学都在并入其他院校,这就给四川大学能否进入985行列增加了不确定性,也带来了危机感。于是在2000年9月,川大与华西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四川大学,并入华西算是吃了一个定心丸,可以确保“985”的名额。
四川大学被评选为985工程大学的时间是2001年,并入华西医科大学的时间是2000年,两个时间点非常接近,也可以说川大是压线吞并了华西。
客观来看,成都工学院是“八大工学院”中蕞弱的一个,只有成都工学院不是以自己为主体跨入“985”行列,而且没有留住原来的校名。
华中工学院虽然合并了同济医科大学组建华中科技大学,但办学规模和资源蕞多的一方还是来自华中工学院(华中理工大学)。
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只是并入了两所实力和规模都不大的学校,也没有更改校名(南京工学院早在1988年时就恢复了早期东南大学的校名)。
北京工学院(北京理工大学)、西北工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大连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华南工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工学院(东北大学)这几所大学基本没有合并的举措,都是依靠自身的硬实力跻身“985”行列。
废话,没有川大,华西能干什么?这个叫互利
近20年500强企业和咨询公司人事管理经验,5年报考经验,从就业的角度选择专业和择校
版权声明:本文由大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