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蒙“联姻”百姓暖心又加“薪”
宁城县八里罕镇二道沟村位于该镇西部山区,全村总面积33.7平方公里、林地面积37900亩,是耕地面积的26倍,加之山区原始生态保护良好,十分适合推广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北京市中关村石景山园区管委会精准帮扶,真情对接,多方动员社会力量,助力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通过创新“农户+村集体+合作社”种植模式,持续加大投入,助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助推当地产业发展。
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长势喜人(宁城县委宣传部供图,央广网发)
自2018年起,北京市中关村石景山园区管委会与二道沟村建立起精准帮扶结对关系。同年,就召集园区177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动员会,组织企业赴宁城县八里罕镇实地调研。调研中发现,二道沟村普遍存在贫困群众缺项目、缺资金、缺劳力(山区多病)、缺技术的“四缺”问题,虽然山区原始生态保护良好,十分适合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但发展中药材种植产业举步维艰。
中关村石景山岩区管委会在八里罕镇实地调研(宁城县委宣传部供图,央广网发)
中关村石景山园区管委会积极动员企业与贫困村达成帮扶协议,筹集社会资金用于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或开发适宜贫困村发展的集体经济项目。至2019年5月,园区已与八里罕镇政府达成协议,在原二道沟村药材种植合作社的基础上,联合区经济和信息化局投入资金150万元,共同建设二道沟村中药材扶贫产业种子种苗基地。
基地里的苍术苗(宁城县委宣传部供图,央广网发)
基地通过“农户+村集体+合作社”种植模式进行生产,种植120亩苍术、藁本等中药材种苗,吸引贫困户入股经营或打工就业,增加贫困户收入,将企业利益与贫困人口受益结合起来,将产业项目收益与贫困人口就业受益直接挂钩,不断扩大村集体经济存量和活力,走共同发展道路。同时,考虑到中药材苍术的成活期为3-5年,回报周期较长的实际,为缩短农户收入空白期,中关村石景山园区管委会将肉牛饲养产业引入其中,为苍术成熟前的农户收入开源。
引入的养牛产业(宁城县委宣传部供图,央广网发)
围绕高质量脱贫和良性发展,中关村石景山园区管委会借鉴北京市近年来产业发展经验,于2019年9月、2020年4月再次对中药材扶贫产业基地进行投资42.45万元,并同步带动市级资金及区属企业等加入投入,用于平整适宜发展中药材种植的林地,增加苦参、黄精等中药材苗木种植种类,使其种植结构更趋合理,增收效果更加明显。
农户在耕作(宁城县委宣传部供图,央广网发)
刘振才是二道沟村土生土长的村民,生活贫困。2014年,因为缺少资金和技术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收入只有2000余元。2019年,二道沟村发展中药材种植项目,刘振才将土地入股到中药材种植园区,每年土地流转收益5664元。同时,他通过在药材种植园区务工,年可额外增收5000元。“首都与咱心连心,为咱想的干的都是好事实事,是真正让咱过上好日子的贴心事!”京蒙帮扶项目里,群众增收效果显著,干事创业积极性空前高涨。
二道沟村生态环境(宁城县委宣传部供图,央广网发)
2021年5月,北京市委书记蔡奇在赴内蒙古对接东西部协作时特别强调,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对此,中关村石景山园区管委会继续加大力度,扶持二道沟村扶贫产业种子种苗基地提质高效发展,探索推进“小猪短租”、“超思”等重点企业入驻产业基地,整合周边优质生态环境要素,拓展延伸二道沟村旅游业,挖掘景点特色提升产业基地整个环境和业态,为推进扶贫产业园区可持续发展探索出可复制、可操作的成功经验。
2021年,当地种植的457亩中药材预计纯盈利399.38万元,可带动全村29户104名脱贫人口实现稳定增收,脱贫户人均增收达到2万元。而这些喜人收入的获得,正是京蒙协作集资集智集力的结果,使得看似不起眼的“道地”药材发挥出了增收的“地道”作用。(宁城县政府办公室 高俊杰)
版权声明:本文由大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