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连的工业遗产活起来!火下去!
大连有着长达百年的重工业基础和传统,大量的工业遗产记录了大连人民曾经为新中国的诞生、共和国的发展壮大作出的卓越贡献。
如何在城市发展的同时留住历史根脉,将工业遗产列入城市更新计划,讲好独属于大连的文化故事?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大连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逅库是一座艺术、创意、美学、展览的空间集合体
在大连北岗街,有一座北欧建筑风格的四合院式创意产业园。园区包括东西南北四幢二层建筑,聚集了设计师工作室、服装品牌展示空间、艺术展览中心等30余家创意空间,同时配有美食餐厅、咖啡馆、共享花园,这个融合东西方文化特点,艺术、创意、美学展览的空间集合体,有个动人的名字“逅库”——邂逅心灵、邂逅创意、邂逅青春。
这里聚集了很多有梦想有才华的青年,他们用作品展示美学,用品牌表达个性,用创意创造财富。每一家工作室都极富个性,比如市民可以专注于活字印刷的时光印迹体验馆,亲手制作一枚铅字书签,一张古法花草纸力;比如在火焰的加持下创造神奇的玻璃艺术体验馆,通过1200℃高温下的“手指舞”,玻璃棒轻松变身艺术品……
谁能想到,浪漫而现代的逅库原本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大连泥瓦工具厂,改建后的逅库很多地方还保留着工业时代的痕迹,比如铁制楼梯、管道、水泥操作台、公共外走廊等。
大连在工业遗产开发使用上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位处大连西南路的冰山慧谷智慧综合产业园是大连冰山集团原址。
20世纪30年代,以制冷技术起家的大连冷冻机厂在此建厂,形成了制冷、制热、余热余压利用上下产业链为一体的产业基地。1994年,大连冷冻机股份有限公司走上集团化发展道路,组成大连冰山集团。
原大连冷冻机厂铸造工厂化身主题展览馆
搬迁后的原址里有老厂房46栋,总面积18万平方米。冰山人毫不犹豫选择了保留根脉、活化园区之路——在保持老厂区空调车间、铸造车间等整体格局不变的基础上,通过翻新、织补等手段,把老工厂打造成科技与文化的创新生态圈。
原大连冷冻机厂铸造工厂化身主题展览馆,老车间被改造为研学教室,老设备成为教具,传送管道成为共享屏幕……自去年6月1930·冰山工业文化展览馆开馆以来,半年间累计接待万余人次参观。
以打造工业文化为核心的创意集群和以冷热能源创新应用为核心的科技赋能平台为目标的冰山慧谷,既着眼于工业文化的传承,又着手于工业人才的聚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6米高、25吨重的装甲巨兽、大IP“熊北北”入驻“熊洞街”,引入元宇宙、尖叫文化、赛博朋克等蕞新流行时尚,迅速拉高了人气。
不仅仅是逅库和冰山慧谷,大连已经对多处工业遗产进行了保护与开发,“钢铁故里”金二街变身特色街区漫街,大连第三橡胶厂原址改建成大连梧桐院,上海家化大连工厂原址上建设大连和舍艺术工厂,大连旭染织有限公司旧址变身大连729艺术空间,大连港开放了老码头景区,都是有益的尝试。
大连首批工业遗产保护名录包含优秀工业遗产13处,比较重要工业遗产10处,一般工业遗产13处。其中旅顺船坞(现为辽南船厂厂区)、大连冷冻机厂铸造工厂、大连造船厂修船南坞位列国家级名录。如何保护和利用这些工业遗产,助力城市的更新改造,是政府和众多工业企业、专家学者们一直认真思考的课题。大连市多位政协委员从不同的角度撰写过相关提案,提出了很多有益思路。2022年5月26日,大连市政协法制委牵头,举办“走进界别群众,畅叙百年风华,汇聚青春力量”活动,政协委员们深度调研了大连部分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亲身感受了工业遗产在历史传承、旅游创意、活跃经济方面的“活力”与“热度”。
“钢铁故里”打造了一条工业味道的漫街
让老物件“新”起来,让老机器“活”起来,让钢铁“锈带”成为生活“秀带”,留住历史根源,增强文化自信,大连一直在努力!(大连市政协委员 曲洋)
版权声明:本文由大连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